中国算力成就全球亚军:230百亿亿次浮点运算傲视全球

时间:2024-08-01 18:24:44
编辑:001资源网

7月5日消息,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海盛大启幕,这一年度科技盛事再次聚焦全球目光。

中国算力成就全球亚军:230百亿亿次浮点运算傲视全球

在大会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人披露了我国在算力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确认中国算力规模稳居全球第二,这一成就不仅印证了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卓越成效,也彰显了中国在推动全球算力产业发展中的关键地位。

截至5月底,全国规划具有高性能计算机集群的智算中心已达十余个,从全国来看,智能算力在算力总规模中的比重超过了30%。

据报道,截至2023年底,我国算力总规模达到了230EFLOPS,即每秒能完成230百亿亿次浮点运算。

算力是计算能力的简称,算力实现的核心是CPU、GPU、FPGA、ASIC等各类计算芯片,并由计算机、服务器、高性能计算集群和各类智能终端等承载。

据了解,今年2月,中国电信东数西算国家枢纽庆阳算力中心已完成英伟达H800、华为H910B等1000台GPU服务器的部署工作,中心算力规模达到3500P。

随着该中心1000台GPU服务器稳定运行,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甘肃枢纽节点庆阳数据中心集群算力规模突破5000P,达到5300P。

我国科研团队挑战传统认知,精确测定银河系直径扩增至1.9万光年

7月12日消息,我国天文学界传来重磅消息,一支由顶尖专家组成的科研团队,通过对近红外恒星光谱巡天(APOGEE)所收集的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成功重构了银河系内外恒星的径向密度分布图谱。

我国科研团队挑战传统认知,精确测定银河系直径扩增至1.9万光年

相关研究成果以《银河系偏离指数的盘径向分布与较大半径》(The broken-exponential profile and larger size of the Milky Way galaxy)为题,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Nature Astronomy)上。

这项研究由云南大学中国西南天文研究所连建辉副教授带队,基于国际首个大型近红外恒星光谱巡天(APOGEE),综合分析了 APOGEE 巡天观测的不均匀性、尘埃和恒星的特性,首次系统性地重建了银河系中不同年龄恒星从核球到外盘真实完整的面密度分布。

该项工作研究结果表明,银河系的盘结构在外盘区域(半径 R>24000 光年,太阳系位于 R 约 26000 光年)符合经典的指数分布;然而在内盘区域(11000<R<24000 光年),恒星密度几乎保持平坦,显著偏离外盘的指数分布。

这一结果颠覆了过去长期采用的银河系单指数盘的假设,将对银河系许多关键整体物理性质的测量产生重要影响。

按照过去基于指数盘的假设,人们发现银河系的半径(约 10000 光年)比同质量星系偏小,属于一个致密星系。

然而基于新的恒星面密度分布,我们发现银河系半径几乎是之前估计的两倍(约 19000 光年),并和近邻同质量星系的半径基本一致,表明银河系在星系大小方面是一个典型的盘星系。

连建辉副教授表示:

由于尘埃消光对波长较长光子的影响快速变小,因此近红外波段的观测可以很大程度缓解这一难题。

随着近几年天文观测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大型近红外恒星光谱巡天的开展,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中国科研团队最新研究成果:比A4纸还轻的无人机

近日消息,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了我国科研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用太阳能供电的超轻无人机。巴掌大小的无人机,仅靠两片微型太阳能电池就能驱动。

中国科研团队最新研究成果:比A4纸还轻的无人机

一张A4纸有多重?4.63克。而超轻无人机,全部重量仅有4.21克,它比一张A4纸还要轻。这个重量还包括了动力源、发动机和螺旋桨等所有零部件的重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最新的研究成果——微型太阳能驱动无人机,可以在自然光强度的照射下,实现发电、驱动、垂直飞行等一系列动作。

而比一张A4纸都要轻的无人机,首先要破解的就是驱动电机的重量问题。造型像灯笼一样的圆柱体,是无人机的驱动电机,并没有传统电磁电机发动机的复杂线圈、齿轮等,取而代之的是长得像“面条”一样的高压电极板,电机运转驱动靠的便是身边常见的静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博士彭谨哲:静电电机其实是像灯笼一样设计,周边有一圈电极片,遵循“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则,相邻的两个电极片,带有的电荷是完全相反的,所以在中间运动的电极片会被它右侧的电极片所排斥,被左侧的电极片吸引,最终形成一个升力,带动整个装置,也就是太阳能电池、电路、电机和螺旋桨本身,整个飞行器起飞。

中国引领铁路创新,主笔全球首份自动驾驶ISO标准制定

7月12日消息,在最新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269/SC3的会议上,一个重要的决策得到了全球的关注。会议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举行,聚集了来自法国、德国、日本等13个国家的专业人士与观察员。

中国引领铁路创新,主笔全球首份自动驾驶ISO标准制定

经过深思熟虑和广泛的讨论后,与会者一致投票支持由中国主导的关于《应用自动驾驶模式的运营规则导则》的特别工作组项目提案。

作为ISO/TC269/SC3在中国的技术桥梁,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标准计量研究所积极担当,不仅搭建了合作与交流的平台,更精心组织了一支由铁四院资深专家挂帅、标准计量研究所专家担任秘书,并汇聚了通号所、通号设计院等多家单位精英的特别工作组(AHG)。

《应用自动驾驶模式的运营规则导则》直击当前世界铁路技术前沿的自动驾驶领域,其研究范围横跨中国、欧洲、日本等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干线铁路自动驾驶实践。

项目深入剖析了自动驾驶模式对铁路运营核心要素(包括岗位配置、作业流程、责任划分等)的深远影响,并据此提炼出宏观运营规则编制的纲领性指导原则,为全球铁路自动驾驶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蓝本。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自动驾驶铁路干线的运营版图上,中国已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截至目前,全球自动驾驶铁路干线总运营里程约为923公里,其中中国独占鳌头,贡献了68%的总里程及97%的客运里程,彰显了中国铁路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的深厚积淀与卓越成就。

从2016年珠三角城际铁路率先实现时速200公里的自动驾驶,到2020年京张高铁震撼全球的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突破,中国铁路不断刷新着自动驾驶技术的速度与高度,为全球铁路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

相关攻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