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成功发射天路一号卫星,精准探测 “飞机上不去、卫星下不来” 的空间盲区

时间:2025-01-17 16:46:46
编辑:001资源网

1月17日消息,北京时间 12 时 07 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实施了一次意义重大的卫星发射任务,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宛如一条腾飞的巨龙,搭载着巴基斯坦 PRSC-EO1 卫星直刺苍穹,随后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

我国成功发射天路一号卫星,精准探测 “飞机上不去、卫星下不来” 的空间盲区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 556 次飞行,还搭载发射了天路一号卫星和蓝碳一号卫星。

据报道,其中的天路一号卫星是一颗中高层大气临边探测遥感卫星,将为卫星应用及科学研究提供精确的大气数据。

据了解,中高层大气一般是指距地面 20—200 公里这一段“飞机上不去,卫星下不来”的空间,处于传统航空器的最高飞行高度和卫星的最低轨道高度之间,尚未被完全开发和利用,天路一号就是用于探测这个区域的卫星。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颗卫星主要针对解决我国中高层大气环境感知载荷起步晚、可控环境模型缺失等“卡脖子”问题,具有高垂直分辨率、全天候多参数的观测特点。

另外,天路一号采用临边探测技术,不同于其他对地观测卫星“低头看地球”,天路一号在轨道上要稍微“抬一下头”,从而能够沿着切线方向多角度观测大气。然而,相比于我们熟知的风云系列卫星,天路一号却不是为天气预报提供服务的。

此次发射天路一号卫星的目的,是要在未来为保障卫星通信及导航、浮空平台投放与应用等方面提供实测数据,同时在科研方面为我国开展自主中高层大气模式的精确构建、环境变化的机理以及电离层模式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本次任务是长二丁火箭时隔 5 年后再次执行国际发射任务,该火箭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抓总研制的常温液体二级运载火箭,具有“可靠性高、经济性好、适应性强”等特点,可支持单星、多星并联、串联、搭载等多种形式的发射需求,其太阳同步圆轨道运载能力可达 1.3 吨(轨道高度 700km)。

中国科研团队最新研究成果:比A4纸还轻的无人机

近日消息,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了我国科研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用太阳能供电的超轻无人机。巴掌大小的无人机,仅靠两片微型太阳能电池就能驱动。

中国科研团队最新研究成果:比A4纸还轻的无人机

一张A4纸有多重?4.63克。而超轻无人机,全部重量仅有4.21克,它比一张A4纸还要轻。这个重量还包括了动力源、发动机和螺旋桨等所有零部件的重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最新的研究成果——微型太阳能驱动无人机,可以在自然光强度的照射下,实现发电、驱动、垂直飞行等一系列动作。

而比一张A4纸都要轻的无人机,首先要破解的就是驱动电机的重量问题。造型像灯笼一样的圆柱体,是无人机的驱动电机,并没有传统电磁电机发动机的复杂线圈、齿轮等,取而代之的是长得像“面条”一样的高压电极板,电机运转驱动靠的便是身边常见的静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博士彭谨哲:静电电机其实是像灯笼一样设计,周边有一圈电极片,遵循“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则,相邻的两个电极片,带有的电荷是完全相反的,所以在中间运动的电极片会被它右侧的电极片所排斥,被左侧的电极片吸引,最终形成一个升力,带动整个装置,也就是太阳能电池、电路、电机和螺旋桨本身,整个飞行器起飞。

相关攻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