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2021 139GAME.COM.CN All Right Reserved
1971年:开创个人计算机时代的里程碑
Kenbak-1计算机在1987年被波士顿计算机博物馆评为第一台可商用的个人计算机。最初的销售开始于1971年9月。大多数单元的组装和功能正常的计算机的售价为$ 750.00。该计算机是一个存储的程序,可以自动排序。
Kenbak-1是由约翰·布朗肯贝克(John Blankenbaker)于1971年在洛杉矶的车库中创建的。最初的销售开始于1971年9月。其目的是为了进行教育,并且该领域的专业人员都很热情,但是要说服非专业人员以这样的价格(750美元)可以购买一台真正的计算机,这是一个艰巨的努力。共售出40台设备,主要销往学校。
由于Kenbak-1是在第一个微处理器之前发明的,因此该机器没有单芯片cpu,而是完全基于小规模集成 TTL 芯片。这台8位计算机提供了256 字节的内存,在Intel的1404型硅门 MOS 移位寄存器上实现。所述的指令周期时间为1 微秒(相当于1的指示时钟速度 兆赫),但由于架构限制(例如对串行内存的访问速度缓慢),实际执行速度平均低于每秒1000条指令。
使用一系列按钮和开关以纯机器代码对机器进行编程。输出由一排灯组成。
Kenbak-1内部具有串行计算机体系结构,一次只能处理一位。
微软与安捷伦联手呈现的Intellimouse Explorer鼠标问世
1999年,微软与安捷伦合作推出了Intellimouse Explorer鼠标,这款鼠标揭开了光学成像鼠标的序幕。Intellieye定位引擎是世界上第一个光学成像式鼠标引擎,这种鼠标不需要工作在鼠标垫上,在光学定位技术上取得了突破,今后相继被微软、罗技、苹果和许多其它公司应用,光电鼠标的普及由此开始。
扩展阅读
光学鼠标也叫光电鼠标,它是继机械鼠标、光机鼠标之后的第三代鼠标。
光学鼠标的工作原理是:在鼠标内部有一个发光二极管,通过该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照亮鼠标底部表面(这就是鼠标底部总会发光的原因),然后将鼠标底部表面反射回的一部分光线,经过一组光学透镜,传输到一个光感应器件内成像。如此,当光学鼠标移动时,其移动轨迹便会被记录为一组高速拍摄的连贯图像。最后再利用鼠标内部的专用图像分析芯片对这些图像上特征点位置的变化进行分析,来判断鼠标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从而完成光标的定位。
Coleco于1983年首次发布Adam - 夏季国际消费电子展上一款令人兴奋的产品问世
Coleco Adam 是美国的玩具制造商 Coleco 公司企图接续其电视游乐器 ColecoVision 于1980年代初的成功而推出的家用电脑。取名为 Adam(亚当)是希望它能“咬”一口苹果公司的市场份额,然而它并不成功。有一部分是由于早期的量产问题。
扩展阅读
Coleco于1983年6月的夏季国际消费电子展中首次发表Adam,主管人员们并予估其将能在1983年圣诞节达到50万台的销量。从上市发表至正式出货的期间,建议售价从525美元上涨至725美元。
Adam于1983年发表时有个小插曲。为了炫耀它,Coleco决定展示从ColecoVision移植至Adam的大金刚游戏。任天堂此时正在与Atari商议授权将FC游戏机销售至日本以外地区,而最后签署预计要在国际消费电子展中完成。Atari对于大金刚游戏的家用电脑版本有独占权利(而Coleco则拥有电视游乐器版本的权利),当Atari看到Coleco在电脑上展示大金刚时,他们与任天堂计划好的交易被延迟了。Coleco被迫同意不能贩售大金刚的Adam版本,致使其最后被腰斩。但Atari与任天堂的交易亦未付诸实行,因为Atari的CEO在一个月后被开除,而该计划草案亦不了了之。最终,任天堂决定贩售自己开发的系统。
Nano-ITX主板诞生,开创微尺寸电脑新纪元
Nano- ITX主板的尺寸规格于2003年3月推出。
扩展阅读
Nano- ITX是于2003年3月推出VIA EPIA N系列 Nano-ITX主机板,是nano-ITX的第一次面世。
Nano-ITX主板,面积仅12平方公分、约与一片光盘片相当,是当时世界上最小、整合度最高的标准X86平台,并移除了旧端口,移至mini-PCI和SODIMM。
Nano-ITX,推出两三年的时间,因为功耗和系统散热等技术难度,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了很大局限,并且随着更小的Pico-ITX板型的推出,微型化优势不复存在,所以应用面受到了很大影响。